99视频免费观看这里只有精品|91日本|农村毛片|亚洲综合成人网|一级性爱

首頁 > 行業動態 > 正文

傳統保險中介渠道如何轉型升級

作者:admin    閱讀:2310次     時間:2018-03-05 17:12:36

繼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保險中介市場后,美團也正式踏入這一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險中介牌照之所以受到互聯網企業的關注,是基于自身流量優勢下的資源再開發。如享有大量生活服務類信息的美團,將利用自有保險中介牌照,可以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與場景相結合,實現對既有資源的挖掘。

   然而,活躍的保險中介市場,競爭亦日漸加劇。面臨互聯網企業紛紛攜互聯網場景進入保險中介市場這一現狀,傳統保險中介渠道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轉型升級的問題。春節前,在天津舉行的2018保險中介高峰論壇暨于家堡論壇上,保險業界多位專家、業內人士就圍繞著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的轉型與升級這一主題進行交流。

1.需求隱性,主動購買保險趨勢尚未形成

“保險的需求往往是隱性的,人們從道理上知道需要保險,但并不一定有購買保險的緊迫性,主動購買保險的比較少。現在社會的保險意識縱然比以前提高很多,但主動購買保險的人還是比較少,這需要保險代理人的推銷。”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魏迎寧表示。另外,保險產品相對比較復雜,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需要保險經紀人提供服務。理賠時,需要獨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保險公估機構進行損失評估,鑒定事故原因。因此,傳統的保險經紀、保險代理、保險公估是保險行業需要的。“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保險中介。”魏迎寧觀點十分明確。

2.力求專業,保險中介需用網絡和技術武裝自己

“我們現在處于前有狼、后有虎的狀態。”在明亞保險經濟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臣看來,前面的“狼”,就是保險公司的專屬代理人隊伍和兼業的銀保渠道依然非常強大,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后面的“虎”,就是以互聯網為代表,希望顛覆現有保險中介模式的新勢力。

  “面對前有狼后有虎的保險市場,傳統保險專業中介渠道需要用網絡和技術武裝自己。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加以運用,以此拓展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提供一站式的專業服務,成為不僅在專業上,甚至心理上客戶都能依賴的專家型顧問。”楊臣建議。

3.客觀中立,產銷分離勢不可擋

“保險代理人爭取銷售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直的需求,將推動壽險行業產銷分離的進程。”中融慧金董事長傅文勝舉了個例子,一款十年期重大疾病保險,因為有幾十萬的保險代理人,收客戶保費每年3000元,而其他公司明碼標價1900元,保險中介為了讓消費者的需求得到尊重,能夠貨比三家,這就是專業保險中介的使命。

  “如今,80后、90后不但要有知情權,而且還在爭取選擇權。現在和80后的客戶交流,從講解開始,他們的手機就已進入搜索狀態,所有的觀點、所有的推薦,他們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最好的答案。”傅文勝表示,壽險行業的產銷分離勢不可擋,渠道變革和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行業里的從業人員都緊密相關。產銷分離首先是由多元化的客戶需求決定的,客戶的需求是市場的真正主宰。

在“產銷分離”的形態基礎上,保險的代理人能夠擁有多家保險公司的代理資格,從而提供給消費者更加中立、客觀的產品信息和服務,有助于改善競爭水平。

4.鏈接為王,保險中介進入平臺經濟時代

“對于保險市場來說,保險中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提出,在鏈接為王的風口,保險中介進入平臺經濟的大時代。未來保險中介的發展有四個趨勢:保險中介將升級為綜合風險管理平臺;新技術推動其他產業跨界進入保險中介,市場競爭升級;以社群為依托的管理型總代理模式將遍地開花;保險中介市場將出現兩極分化。保險中介行業未來發展的突破點有三個:互聯網新技術時代,場景發生巨變,風險顯著高維化,呼喚和促進保險中介崛起;資源紅利挖掘見底,大客戶模式發展瓶頸逐步凸顯,呼喚保險中介在價值創造方面發力;粗放式發展遭遇天花板,呼喚保險中介行業專業化精耕細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未來我國保險中介市場將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兩類平臺有較高的機會獲得市場主導權:一類是依托大型的保險集團,構建綜合性垂直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規模優勢、渠道優勢,打造產品開發、客戶服務和風險控制的保險服務閉環,保險代理人入駐該平臺為客戶服務;另一類則是僅利用技術優勢,利用單項領域的絕對優勢,為中小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提供各類技術支持的純服務平臺。

5.整頓亂象,保監會出臺監管新規

近年來,隨著保險中介行業從業主體的增多和行業增速的加快,保險中介在銷售中出現一些亂象,這也引起了保監會的注意。2014年初至2016年初,保險中介監管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幅度最廣、動員全行業參與的保險中介市場的清理整頓工作。以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為抓手,突出問題,以風險為導向,開啟了新一輪保險中介市場監管改革。

  繼整頓保險中介亂象之后,保監會的下一步邁向了完善制度建設。2月9日,保監會出臺兩份監管新規——《保險經紀人監管規定》和《保險公估人監管規定》,兩規定將于今年5月1日起實施。

  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制訂規章,新規將實現從過去管機構、管批設,到將來管人、管行為的轉變。

朱俊生表示,新規從市場準入、經營規則、市場退出、行業自律、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維度完善了保險公估人和經紀人的制度規章,有利于規范保險公估人和經紀人等保險中介的經營行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新規體現了嚴監管和防風險的導向,如對于保險經紀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將采取更為嚴厲的手段,罰款條目細化程度、罰款力度皆有所上升。

相關鏈接:

解讀保險經紀和公估監管新規:

保險中介市場監管進一步升級

1.強化資本金托管,列明準入負面清單。

  新規為中介劃定了資本準入門檻。經紀人監管規定根據經營區域不同,劃定最低注冊資本限額。比如,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區域性公司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公估人監管規定要求,全國性機構營運資金為200萬元以上,區域性機構營運資金為100萬元以上。

  新規還強化資本金托管,如規定保險經紀公司股東出資須為實繳貨幣資本,且為自有、真實、合法資金,不得用銀行貸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資金來投資;保險公估公司的營運資金的托管要符合保監會有關規定。

   另外,《保險經紀人監管規定》要求將以負面清單形式強化對保險公估機構股東、合伙人違法違規及誠信情況的審查。保險公估機構若因嚴重失信行為在保險領域受到相應懲戒,保監會將禁止其不得新設分支機構經營保險公估業務。

2.引入執業登記管理,規范經營行為。

  新規明確了保險經紀公司對從業人員進行執業登記信息管理,及時登記個人信息及授權范圍等事項以及接受處罰、聘任關系終止等情況,確保執業登記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保險經紀人應當按照保監會規定,開展互聯網保險經紀業務,規定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須具備法定的條件,規定保險經紀人與保險公司解付保費、支付傭金的具體事項。

  同時,新規列明了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保險公估從業人員的相關禁止行為,包括: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利用行政權力、股東優勢地位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等。

3.堵住炒殼空間,經紀業務資格每3年審查一次。

  根據《保險經紀人監管規定》,保險經紀公司的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保險經紀公司應當在有效期滿前30日向保監會申請延續許可。保監會將對相關公司前3年經營情況進行全面審查和綜合評價,然后作出是否準予延續許可證有效期的決定。對此,一家保險經紀公司人士表示,這將對買殼賣殼的中介市場影響較大。

  根據《保險公估人監管規定》,保險公估將實施年度報告制度,每年1月底須向保監會遞交上一年報告。如果保險公估機構分支機構經營管理混亂,從事重大違法違規活動的,保險公估機構應當根據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管要求,對分支機構采取限期整改、停業、撤銷等措施。

4.行業自律權重提升。

   行業自律屬新規新增部分。保監會要求保險中介行業自律組織依法制定自律規則,對保險公估人和保險公估從業人員實行自律管理,并參照《資產評估法》規定了行業自律組織的職責范圍。規定保險公估人和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自愿加入保險中介行業自律組織。

上一篇:已經沒有了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