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閱讀:3251次 時間:2020-05-11 10:26:54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就《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擬在原來15個城市的基礎上,按照每省1個試點城市的原則,將試點范圍擴充為29個城市,試點期限兩年。
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長期護理保險”,擴大試點已是大勢所趨。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長護險有望成為社保“第六險”,為失能老人體面養老提供保障。
太保壽險政保合作部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長護險試點)各地基礎條件各有差異,作為一個將長期推進的社會保險制度,我司特別注重政策的可持續發展,故在政策建議時,會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后,建議小步推進,逐步完善,這一點與征求意見稿的導向是一致的?!?
保障內容、待遇標準不斷豐富和提升
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長期護理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堅持獨立運行,著眼于建立獨立險種,獨立設計、獨立推進。在基金管理上要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征求意見稿中還明確,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充實經辦力量,并指出社會力量的經辦服務費,可綜合考慮服務人口、機構運行成本、工作績效等因素,探索從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中按比例或按定額支付。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15個試點城市和2個重點聯系省的參保人數達8854萬人,享受待遇人數42.6萬,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展長護險實踐城市的絕大多數項目,都是由保險公司經辦的,如太保壽險、中國人壽(行情28.39 +1.61%,診股)等大型保險機構都是長期護理保險的主要經辦機構。
上述太保壽險人士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參與角色眾多,業務鏈條很長,所以商業保險公司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支付和出納的角色,而是全流程參與到經辦的各個環節?!?
據了解,失能老人主要通過機構護理或上門護理享受長護險服務,而隨著試點的深入,保障內容和待遇標準會不斷豐富和提升。
如太保壽險獨家經辦的嘉興嘉善長護險項目,除了護理服務外,已逐步將紙尿褲、護理墊等老年人易耗品列入長護險支付范圍,并制訂康復輔具租賃工作方案,將護理床、電動輪椅、吸氧機、排泄機、護理床墊等5大類康復輔具租賃服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和居家養老服務補貼項目庫。
由于試點各地基礎條件各有差異,在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方向上,上述太保壽險人士建議,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后,小步推進,逐步完善。
試點初期基金盈余較多
就籌資渠道而言,征求意見稿明確,要以單位和個人為主,在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通過財政等其他籌資渠道,對特殊困難退休職工繳費給予適當資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保險機構處獲悉,以目前試點較為密集的江浙兩地為例,籌集標準基本在人均100元上下(包括個人繳納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及各級財政補助)。截至目前,試點初期基金盈余較多,但是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政策深化后保障內容和標準的提升,未來基金的支付壓力較大。
“基金的盈余水平與啟動時間、保障范圍、待遇標準息息相關,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上述太保壽險人士舉例稱,江蘇的南通市區基本照護保險自2016年開始實施,試點4年來,不斷豐富保障人群和保障內容,標準也在逐步提升,已經涵蓋重度和中度人群,覆蓋失能和失智,并提供預防護理和輔助器械服務,在籌資不變的情況下,基金盈余水平逐年降低;而2019年初才啟動試點的常州武進區,2019年年度基金盈余率就比較高。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加快長期護理保險系統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創新技術應用。加強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實現與協議護理服務機構以及其他行業領域信息平臺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太保壽險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光劍表示:“公司從項目落地開始就會加強對長護險全流程的智能風險管控,通過系統平臺及時發現評估、護理等關鍵環節中異常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護理服務資源尤其是居家上門護理,是局限各地長護險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從長護險試點探索來看,目前各地區照護老人和護理人員比例差異較大。依據江浙地區定點機構情況,一般情況下定點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老人和護理人員比值為1:5左右,個別到1:8,新試點城市的長護險對于養老護理服務產業的政策效用還待激發。
對于目前整體護理標準缺失的不足,上述太保壽險人士還指出,目前很多地區都通過自定護理服務項目清單和標準來彌補,“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劃分醫、養、護的三者邊界,另一方面也可以規范服務動作,第三方的監督管理也更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