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閱讀:2630次 時間:2013-06-17 16:50:40
核心提示:利用壽險實現資產傳承最大化,已成為業界普遍認可的一種合理避稅方式。
征收遺產稅“狼來了”的呼聲時在耳際——年初,國務院同意并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見中載明“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這讓許多高凈值人士如坐針氈。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遺產稅規避案例,是2004年中國臺灣首富蔡萬霖去世,留下超46億美元的巨額遺產,繼承人本應繳納數百億新臺幣遺產稅,但由于蔡曾購買價值數十億新臺幣的人壽保險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大幅降低了繳稅數額。
最近,北京一位私營企業主投保2億元保額的壽險保單,這在內地個人終身壽險保單記錄中并不多見。
這張天價保單的承保公司為信誠人壽,企業主購買的是信誠(創未來)豐盈終身壽險(分紅型),年交保費1450萬,交費期10年。除身故時可領2億保險金外,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現金分紅。
“我們分析這一類型的高端客戶主要有三項需求,一是需要保證資產的長期安全和傳承,二是雖不追求高風險高收益但要獲得資產保值,最后是對自身及家人的意外或疾病有保障?!毙耪\人壽一位內部人士說,該款壽險產品正好能覆蓋這些需求。
受隱私條款約束,信誠人壽拒絕透露這位企業主購買該產品的意圖和指定保單受益人。
如果這筆1.45億保費以現金形式留做遺產,那么,根據2004年公開的一份中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中“超出1000萬部分按50%稅率計算”等相關條款測算,在不考慮免征額和管理費的情況下,該筆款應征稅遺產凈額超過7000萬。
避遺產稅:必須指定受益人
除國務院年初放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的信號外,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委托、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承擔的《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最新研究也稱,我國已基本具備征收遺產稅的條件,并建議將500萬元作為起征點。
利用壽險實現資產傳承最大化,已成為業界普遍認可的一種合理避稅方式。一方面,投保壽險所取得的保險金部分不征收遺產稅,另外也可通過指定受益人的方式,達到資產管理和保全的目的。
有意思的是,保險除了避稅功能,更多人用其“避債”?!皞鶆諔蓚€人資產償還或追償,但用于購買壽險保單后領取的保險金,通常不在賠償范圍內。”一位壽險理財師說。
不過也有例外。處理遺產償債時,只有指定受益人的壽險保單,才不作為遺產處理,不需要用于償還債務。如果保單上未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死亡、保單受益人為“法定”情況下,保單將不能“避債”,會被視為償債資金。
就資產的安全性來說,保險產品中分紅險最穩健,投連險風險程度最高?!百徺I大額保單的客戶比較喜歡選擇分紅型兩全或終身壽險產品、分紅型養老年金產品,或分紅型教育金保險產品?!鼻笆鲂耪\人壽人士稱。
分紅險由于產品結構簡單、便于渠道銷售而成為主力產品。以信誠(創未來)豐盈終身壽險(分紅型)為例,其在該公司去年的銷售業績上居首,保險的除外責任只有三項,即兩年內自殺、故意造成身故及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形式強制措施。通常而言,除外責任越少,理賠限制越少。
“由于終身壽險產品從投保到獲得身故理賠,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分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通貨膨脹?!鄙鲜鲂耪\人壽人士說。
例如,一位30歲男性,如果投保該產品,保額1000萬元,20年期,按照標準體系數測算,年繳費為28.97萬元。
那么,50歲繳費期滿后,除了身故理賠金外,按利益演示能獲得累計現金紅利120余萬元(利益演示紅利基于精算,不代表未來經營業績預期,實際紅利分配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并隨年齡增加而不斷增長直至身故。
該保單的另一附加作用在于,可用于期限在6個月內的借款,累計借款本息金額最高為保單現金價值的80%。
天價保單出爐流程
實際上,大額壽險并非有錢就能買,想買多少就買多少。保險公司對保額的測算和擬定,一般都有相當嚴格的標準。
“2億保額在我們公司是極端的例子,對于高額保單客戶,公司有一套嚴格的核保流程來防范風險,包括醫務、財務等多方面?!鄙鲜鲂耪\人壽人士說。
“危險保額,也就是我們能為被保險人提供保險而承擔的風險額度,會遵照核保規則根據年收入按一定風險系數比例擴大得出?!痹撊耸垦a充道,此款產品年齡敏感度較高,每一周歲的測算系數均不同,“尤其是30周歲之后,出于健康風險等因素,風險和對應保費都會高一些。”
醫務核保層面,保險公司會要求被保險人接受公司指定的機構進行指定項目體檢?!巴侗?億的那位客戶通過體檢,發現屬于非標準體。也就是某一項健康指標未達到標準,核算時保費會在標準體上調整。”
財務核保上,這位投保企業主還需要填寫相關的財務問卷并提交個人或企業資產證明,包括個人資產證明、企業經營狀況等書面材料。
此外,對于高額保單,上述人士強調,在核保同時需要考慮反洗錢的風險。比如保險公司會關注“客戶資金來源、資產質量等”。
“個人資產證明包括房產證明、存款證明、收入證明等,最主要是看銀行流水?!庇浾咭酝侗H嗣x咨詢信誠人壽營銷員時得到回復稱。
此單因保額巨大,信誠人壽邀請了一家再保公司一同參與契約生存調查和承保。契約生存調查包括對客戶進行面訪,了解客戶投保目的、投保流程等信息,走訪客戶家庭和客戶經營的企業等。
“再保險并不是必經流程,但出于公司承保風險考慮,我們最終決定與再保公司一同承保。”上述信誠人壽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