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閱讀:3841次 時間:2014-05-05 15:41:59
1.投資去買海景房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很多人理想的境界。很多地方小廣告亂飛,上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既可投資,又可養老”、“首付只需3 萬元”的廣告詞無比誘人。現實中如何呢?看看山東的海景房吧。媒體 多次報道,山東省乳山市銀灘銀灘被描繪成一個“面朝大海、天藍海碧”的世外桃源。當地政府大手筆開發海景房,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環境如此優越的銀灘,其實現在更像是一座巨大的住宅博物館,只見房子、難見人煙。近20年來,銀灘開發的房地產樓盤超過了200個,每逢冬季,這里的入住率還不足百分之五,冬天供暖設備又跟不上,導致住戶流失。業內人士連連搖頭,放著大城市中心區域的房子不投資,非要買這些天涯海角的房子做什么呢?有些人會說,我老的時候會住到海邊。僅僅醫療資源的缺乏,就不可能讓很多人聚集到海邊、山邊養老。沒有了人氣,何談升值呢? 想到海邊、山邊過癮,租房子就行了。你有房子在大城市中心區,還擔心付不起租金嗎?
2. 長線投資買A股
今年一季度股市收官,A股自2011年以來首次在一季度收負,深成指大跌逾11%跌幅僅 次于俄羅斯股市,名列全球熊市榜第二。8只深 市權重股市值蒸發過百億,深市前五大權重股今年來平均跌幅超過15%。巴菲特通過幾十年的長期投資獲得了富甲天下的財富。小散們也想學巴菲特,卻抵不過中國股市的“新股熱”、“惡炒小盤股”。市場高度 投機,藍籌股常常遭遇冷落。 而當前,A股幾乎找不到一點的賺錢效應,國內經濟數據不景氣,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預覽值再次跳水,人民幣持續貶值、市場擴容,流動性趨緊,IPO利劍懸于頭頂。投資A股的小散們,進場就被套,小散的錢都是血漢錢,在A股沒有牛起來的時候,最好還是遠離股市,珍惜手里的血漢錢。愚人節,中國股民被愚多久了,親!
3. 銀行理財
別被預期收益晃花了眼理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新的業績增長點,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鋪天蓋地,產品宣傳手冊中收益率往往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殊不知就是這些看似亮點的收益率中卻隱藏著“坑爹的陷阱”。 對于投資者的資金來說,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所經歷的過程和取得的結果,并非理財產品 說明書中描述的“理財產品到期支付款項=理財 產品本金+理財產品本金×產品持有期年化收益 率×實際理財天數/365”那么簡單。 理財師說,以一款期限為34天、預期年化 收益率高達6.4%的理財產品為例,這款產品設 定的銷售日期為3月19日至25日,預留了7天的產品募集期,募集期投資者獲得的只有銀行的 活期存款利息。 投資者如果想要購買上述理財產品,必須 于3月19日將資金存至投資者在該行開設的相 應賬戶,這款投資期限為34天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占用理財資金的天數為46天。實際的收益率 僅為4.78%。 投資者要非常小心,否則,就被隱藏著陷阱愚弄了。
4. “銀行”變保險愚你沒商量
本來去銀行存款,結果被工作人員忽悠買了保險。介紹業務的時候,工作人員說得天花亂墜,承諾的收益誘人,可到頭來連活期存款利率也達不到。多地的投資人都遭遇到這種情況。有媒體報道,2011年11月底,張女士在興業銀行上海某支行辦理業務時,一位自稱是銀行員工的理財經理向其推銷了一款年收益率 10%的理財產品。承諾只要每年定期存10萬,連續存滿5年,每年就能得到10%的收益,5年到期后還能拿回本金。
兩年后,張女士發現自己買的原來是保險產品,去銀行“討說法”被告知要退錢得去找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的人說,保險產品要等到被保險人75周歲時,才能返還全部保費。兩年就退保,只能拿到10萬多元。 業內人士指出,保險的銷售誤導始終是保險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頑疾”。這一問題在銀保渠道表現得更為嚴重,缺乏相關金融知識的老年人往往容易成為被誤導的主要對象。
5. 以房養老?第一人后悔了
“以房養老”是指老年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保險公司或銀行收回住房使用權。在成都,鐘大爺被媒體稱為 “以房養老第 一人”。2012年10月,時年79歲的他與當地社區管理機構簽訂協議,由社區出錢出力幫鐘大爺養老送終,大爺百年之后,把自己的房子贈送給社區。然而,鐘大爺卻說自己后悔了。他說,簽訂協議后他的生活質量并沒有得 到明顯改善,他的錢一直由社區代管,他說自 己的錢都很難支取。右腳行動不便,想買個輪椅,“找他們要錢,他們說怕掉了,不給我買……”社會學專家胡光偉說,以房養老是一門“生意”,它是金融機構做的生意,要完善其中的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 現貨白銀投資藏黑幕騙財如吸血
“70倍高收益,兩天凈賺10萬元! ”如果你相信這個,小心被坑了。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現貨白銀投資實際上是一場對賭游戲,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陷阱,他們利用夸大宣傳欺騙投資者,利用高額回扣發展代理網絡,吸引投資者投入大量金錢進行現貨白銀投資理財。然而,投資者萬 萬沒有想到,所謂交易軟件完全被后臺操縱, 他們虧損的巨額資金竟然全部落入會員和代理商的腰包。 多位參與白銀投資的消費者,均表示有大量虧損,并且經常在交易的關鍵時刻出現軟件故障,無法交易。 被央視曝光的現貨白銀投資騙局公司有: 天津利安達、廣東中梵、黃金之星、新天地、青島銀嶸。
7. p2p收益超過18% 小心被坑
網貸P2P最大的特點就是收益高,年收益 從7%-30%不等,甚至還有更高收益的標的。一些新平臺為了吸引人氣,會給投資者很高的收益率,但高收益下一定存在高風險,特別是看上去非常不實際的收益率。一般年收益率超過18%的標的風險相當大。 從2013年5月中旬開張到11月初發生提現困難,位于安徽省銅陵市的銅都貸從P2P新星迅速隕落,據統計,銅都貸的投資人共計2675 人,涉案金額過億元。銅都貸其在9月1日到10 月31日開展的促銷活動中,6個月的標的年化收益22%,此外還有6.95%的投標獎勵,綜合年化收益近29%。 深圳一位P2P人士說,如果給投資者的收 益都接近30%,加上平臺運營成本、利潤和風險,企業的融資成本肯定要在40%以上。投資者不妨反問一下,借款人走到了什么境地才會去融這么高成本的資金?
所以,風險和收益永遠成正比。主流P2P 平臺的產品一般年化收益很難超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