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视频免费观看这里只有精品|91日本|农村毛片|亚洲综合成人网|一级性爱

首頁 > 熱點關注 > 正文

動物園老虎傷人,保險應不應賠?

作者:admin    閱讀:2636次     時間:2017-02-10 10:07:42

  

      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1月29日(大年初二)下午兩點左右,在浙江雅戈爾動物園發生了一起老虎咬傷游客張某導致其死亡的事件(下文稱“案例一”)。盡管說具體原因有待相關部門調查公布,從目前報道的資料中,有三幅非常關鍵的畫面,第一幅是游客拍攝的老虎叼人、撕咬游客張某的畫面,第二幅是游客張某翻越動物園圍墻的畫面,第三幅是子彈密集落在老虎撕咬游客的地點附近。圍繞此事件,輿論多數聚焦于動物園門票價格、游客未遵守規則、老虎與人的價值對比等等話題,鮮有涉及賠償問題。

無獨有偶。從案例一發生時間追溯,大約半年前左右,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下午三點左右,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也發生了老虎導致游客傷亡的事件(下文稱“案例二”)。對比起來,兩個案例有驚人的共同點:一是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動物園將動物關進鋼筋籠,供游客參觀不同,是將動物放養。二是違規情形。案例一,游客存在違規進入動物園的情形;案例二,游客存在未遵守在猛獸區不要下車的情形。所以,把這兩個案例對比研究更有利于闡明道理。

本文還是從社會風險管控的角度切入,研究運用保險工具進行風險識別、風險管控和風險化解,研究包括商業性動物園在內的商業性經營場所風險管控問題。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尚不知道動物園和游客購買商業保險的具體情節。所以,理論上假設案例一涉及的動物園投保了公眾場所責任保險,傷亡游客投保了意外傷害保險。如果涉事的機構和相關人員沒有購買相應的保險,在善后處理中,也不存在保險是否介入賠償的問題。

圍繞保險賠償問題,可能產生的爭議,無非是賠與不賠兩種對立的觀點。

分歧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雅戈爾動物園沒有責任,公眾責任保險不賠償。理由是,監控畫面顯示,被咬傷致死的游客張某沒有正常購票,采取了翻越動物園圍墻的辦法進入動物園。根據公眾責任保險條款約定,投保機構沒有責任,屬于公眾責任保險賠償免責范圍,所以保險不予賠償。

第二種觀點認為,雅戈爾動物園存在責任,公眾責任保險應當賠償。首先,雅戈爾動物園防范游客翻墻入院存在漏洞;其次,在發現老虎傷害游客后,補救措施不力,沒有實施有效救護,確保游客安全。未采取最有效的補救措施,比如給飼養員、安全員配備大劑量的麻醉槍。根據公眾責任保險條款約定,投保機構存在責任,屬于公眾責任保險賠償賠償范圍,所以保險應當賠償。

第三種觀點認為,游客有責任,意外傷害保險不應當賠償。理由是,游客張某對可能遭受老虎襲擊有預見。按照意外傷害保險三個構成要件,游客遭受老虎襲擊,有客觀事實并且傷亡與老虎襲擊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是事故原因是“以外的、偶然的、不可預見”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游客張某對于采取翻越圍墻進入動物園后果的情形,是應當有多種預想,其中可能遭受老虎的襲擊就是一種。筆者贊同此種觀點。

第四種觀點認為,游客固然存在責任,但是意外傷害保險還是影響賠償。理由是,盡管游客張某的行為存在過失,保險行業還是應當予以賠償,彰顯責任。另外,從現行的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中,并沒有明文規定,對于傷亡的被保險人主觀上存在過失應當列為除外責任。

對于傷亡事件,保險公司是否應當予以賠償之所以產生分歧意見,要分析根源,對癥下藥,切實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

根源和對策

對于投保的傷亡事件,保險是否應當進行賠償,產生爭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合同條款、保險經營方式、社會風險管理理念和方式等方面的原因。

一是細化保險條款,明確保險責任。根據現行的合同、保險等法律規定與相關司法解釋,對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一般情況下按照通常理解進行解釋,有兩種以上的解釋的,應當做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所以,在保險實務中,經常會發現對同一類型的風險事故,有的保險公司賠了,有的保險公司不賠,有的法院判決應當賠償,有的法院判決不應當賠償,究其產生的根源在于保險合同存在理解分歧的隱患。

保險本身是一種風險管控的工具和手段,而保險合同又是保險經營的抓手和載體。一份保險合同,反映了保險公司對于風險識別、分類、風險價格量化的經營能力,是衡量一家保險公司經營能力大小的基本標尺。為了提高保險合同規范化水平,結合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階段,建議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牽頭、組織保險業內各方面專才、吸收法官、律師等專門人才參與,制定各類保險合同示范文本,確定保險合同行業標準,減少理解分歧,爭取保險學界、實務和司法界理解的統一性。

結合到案例一來說,在制定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和確定風險價格中,一定要明確類似的風險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同時要求保險從業人員在銷售和服務過程中,要準確介紹產品的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不得擅自擴大解釋。

二是調整功能結構,回歸保障本位。按照保險業“國十條”的界定,保險行業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但是有的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過于突出發展資金融通功能,忽視了社會管理功能。在實務中表現為,過分銷售理財型的保險產品,淡漠風險管控,很少對風險管控、預防投入人財物,往往在理賠上出現“拖賠、惜賠甚至無理拒賠”。

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多次重申“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的理念,為保險業回歸保障功能創造了難得的契機,這樣保險行業就可以投入更多的人財物進行風險預防,盡量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結合案例一來說,保險行業作為專業的風險管控行業,要加強對投保機構風險防范教育,提高其防范風險的能力。例如,督促動物園增加監控設備安裝的數量、優化安裝監控的位置,對風險隱患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對于監控發現游客翻墻,及時進行跟進管控,能夠及時阻止其翻墻行為。從現在的報道材料顯示,動物園已將咬亡游客的老虎擊斃,與其采取如此的善后處理手段,倒不如將風險管控節點前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阻止游客翻墻入院等節點上。從保險公司經營端看,要將保險責任和投保機構遵守國家相關規定、履行保險條款相掛鉤,保險責任要與之相呼應,不能是兩張皮,切實發揮保險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作用。

三是優化治理理念,提高治理能力。從廣義上來說,社會上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單位在開展經營和社會活動中,都存在自身的風險。為了應對風險,同一類行業的機構往往自發組織起來,組建互保機構進行行業風險管控。更多的機構是通過投保的手段,引入保險公司進行風險管控。如果在此種方式下,投保機構首先應當遵守國家相關的規定,其次要執行保險公司下發的《安全隱患通知書》,及時消除風險隱患,確保一家機構不發生常識性的風險事故。

站在社會治理的大背景下,全社會要樹立系統性、全局性、預防性的理念,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消除全社會的風險隱患,減少風險事故,而不是在事前消極敷衍,等待釀成大禍才引起重視。例如,今年1月26日在哈大高速發生多車連環車禍,如果管理部門安裝監控等技術手段,采取嚴格限制車速、限制車距、限制車量等措施,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車禍;再如,2014年8月2日發生在昆山的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結果顯示該公司在廠房設計、線路擺布、員工培訓等幾乎所有的環節都存在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情形,如果管理部門通過安裝遠程監控,事實監控粉塵的濃度,事故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伴隨著高速公路發展、機動車輛的大量使用等因素,風險隱患的節點更多,風險防范的難度更大,社會治理樹立系統化思維,前移風險管控節點,減少事故的發生而不是等到事故發生后進行賠償,對相關人員進行紀律、行政甚至是刑事問責。

針對本文提及的營業性動物園老虎傷人案件,在網上有一篇《老虎咬人后為何不用麻醉槍》的文章,詳細分析了兩地動物園在處理措施的短板。從兩起事件的畫面看,動物園方處理風險的手段是極其落后的,縱使有更多的安保人員奔赴現場,但是缺少非常有效的手段,終歸收效甚微。

管中窺豹。本文研究的案例只是眾多風險事故的“冰山一角”,以此為例進行剖析,主要是提供一種思維的角度,提高全社會風險管控的主動性、有效性,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營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本文來源:中國保險報·中保網作者:王小韋,王雨飛

上一篇:已經沒有了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