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閱讀:3032次 時間:2018-07-23 15:43:29
在過去十年里,為了拓展業務,科技巨頭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科技業以外的領域。不論國內還是國外,互聯網及科技巨頭們都在向保險業的創新邁進。本篇文章分析了為何科技巨頭適合顛覆保險這一傳統領域。本文首發于獵云網,作者Martha Notaras,分享給大家。
從汽車、零售到雜貨,這些公司利用數據、消費者關系和軟件工程師等形式的巨大競爭優勢,從根本上改變著市場。
現在,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正著眼于整個保險領域的創新。例如,亞馬遜正與摩根大通和Berkshire Hathaway進行合作,為公司內部員工創造一種新的醫療保險方式。
在零售方面,亞馬遜正在銷售點銷售產品保險和延長保修期,并投資保險技術初創公司。與此同時,特斯拉正在開發一款專門針對Model S車型的保險產品。Waymo、Uber和Lyft內部肯定也有類似的想法。
顯然,這些都是初級步驟。保險是一項復雜、多方面的業務,風險很大。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最終是否能夠成為保險公司,取決于他們的風險偏好、創新能力和潛在回報。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為什么科技巨頭非常適合顛覆這一領域。
他們有直接的消費者關系
和許多企業一樣,保險業務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分銷。看看經紀人吧,他們是當今保險公司的主要分銷方式——他們的傭金可能高達保險單成本的30%。經紀人的利潤率也比保險公司好,通常在10%左右。
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 ( FAAMG )與數十億消費者有著直接的關系,經過時間的積累,它們可能會顛覆整個經紀業務。
他們擁有深厚的數據和分析能力
保險界的一個大秘密是,保險公司實際上很難使用他們的數據。不同部門(市場營銷、承銷、理賠)很少協同工作,數據往往是孤立的。而另一方面,FAAMG將數據放在了他們產品的核心位置;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分析和人工智能來創造更好的產品。
他們還可以獲得保險公司夢寐以求的數據:家庭、基礎設施和建筑物的全球地理空間圖像;位置、瀏覽和廣告數據;甚至來自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設備的真實行為數據。將所有這些信號結合在一起,可以非常完整地描述人類的行為、興趣和風險狀況。
他們擁有一支軟件工程師和壟斷的
人工智能人才大軍
長期以來,技術創新一直是保險公司所面臨的挑戰。舊系統在任何行業都很難取代,但保險的復雜性、依靠過去預測未來的傳統以及數據孤島性會讓它付出巨大的代價。另一方面,科技巨頭經常用新產品蠶食自己的收入,并可以招募成千上萬名工程師,通過更好的軟件和人工智能,開發出色的數字客戶體驗,并為后端保險系統帶來大規模效率。
所以,是的,FAAMG相比保險公司,擁有許多主要優勢。但對于科技巨頭來說,新的垂直市場和計劃也是一種圍繞著利潤和市場范圍的長期決策。這是很明顯的一點,但是如果FAAMG想要進入保險業,他們會想要一個體面的回報。他們能在保險業中找到嗎?
要說明這一點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
◆ 超低利潤率
保險平均凈利潤率為3%至8%,毛利率為25%至30%,以技術標準而言,這是微不足道的。軟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約為80%,凈利潤率約為15%。甚至像iPhone這樣的消費硬件——按軟件標準來說,這是一項成本高昂的工作——也有55%-60%的毛利率。
在保險領域,健康保險的利潤率最高,其次是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例如家庭和汽車保險),最后是人壽保險。所以醫療保健可能是保險公司最想接近的東西。但對保險業之外的大多數公司來說,它并不完全具有吸引力。
◆ 高風險
如此低的利潤率也意味著一個重大事件會破壞公司整個財年的資產負債表(比如颶風、火災、洪水等災難)。此外,科技公司沒有保險公司耗費幾十年積累的歷史數據和精算科學家,因此他們更容易誤判整體風險敞口。
◆ 復雜管理
對保險公司來說,評估和承保保單是一項昂貴的工作。索賠、客戶支持和后端是成本高昂且復雜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保險公司已經將核心管理軟件的開發外包給了GuideWire和Duck Creek這樣的公司,然后在“最后一英里”定制軟件以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所以,認為亞馬遜或谷歌這樣的公司可以在內部開發類似的基礎設施,與現有的系統相抗衡,并不是一種巨大的飛躍。或者,他們可以很容易地直接收購其中一家開發公司。
亞馬遜的大舉動
不過,迄今為止,科技巨頭一直在回避保單的創建和承保。亞馬遜一直致力于為某些產品提供擔保,作為其利潤的一個附加部分,但這些擔保是由The Warranty Group而不是亞馬遜自己支持和管理的。在此之前,亞馬遜是SquareTrade的銷售渠道,在深入研究之前,它已經對保修業務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個例子是,特斯拉宣布將向車主出售特斯拉品牌的定制保單,但這些保單是由Liberty Mutual所支持的。
之后,亞馬遜在1月份與Berkshire Hathaway和摩根大通一起發表了一項廣為人知的聲明,表明了其為員工創建私人醫療保健選項的意圖。我們對這項計劃了解不多,但亞馬遜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致力于一個代號為1492的醫療保健技術項目。傳言認為,這是一個“電子病歷數據、遠程醫療和健康應用的平臺”。亞馬遜的技術加上Berkshire Hathaway的保險知識和摩根大通的金融專業知識,使得新的健康保險實體更有可能成立。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將是美國醫療保險公司的一個重大突破。
在所有的科技巨頭中,亞馬遜成為第一個進入保險業的公司,是不足為奇的。亞馬遜已經掌握了用微薄的利潤建立大型企業的藝術。他們還瞄準了醫療保險,這也是最好的利潤機會。他們可以先在公司內部測試他們的產品,然后擴展到他們龐大的消費者群。最后,在向客戶提供復雜的后端服務之前,他們有為自己的目的構建復雜的后端服務的歷史,比如AWS。
其他科技公司會不會效仿亞馬遜?
會的。最近,谷歌的姊妹公司Verily“一直在與保險公司談判,共同競投涉及數十萬病人風險的合約。”此外,蘋果還將為其員工建立一個醫療診所網絡。
它可能不會停留在健康保險上。毫無疑問,科技正在改變人類的行為和社會,作為這項新技術的開發者,FAAMG將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其他保險領域,包括家庭和汽車。
自動駕駛車隊將使特斯拉、谷歌和Uber等公司成為數萬輛汽車的車主,也使他們面臨著隨之而來的風險。與此同時,物聯網硬件和配套服務也將科技巨頭帶入這一領域。這完完全全是Amazon Key的聲明。Nest、Google Home和Amazon Echo雖然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它們提供了有關家庭內部情況的各種數據,并能夠有朝一日有助于為創建實時家庭保險單提供信息。
東亞會成為領先者?
看看美國以外的市場也是具有啟發性的。在東亞,企業對保險采取了更為積極的態度。百度、阿里巴巴、樂天、騰訊和LINE都對提供自己的保險產品表現出一定的興趣。這些公司可以核實身份,加強信任,并獲得提供比許多保險公司更好的保單所需的行為和財務數據。
他們還在探索看待風險和改變用戶行為的新方法:騰訊的微保(WeSure)支付用戶多走路來保持健康,而貸款公司用錢寶跟蹤非常規數字數據來確定信用風險,如手機品牌( iPhone用戶不太可能違約)和手機電池是否沒電。
但問題依然存在:美國的科技巨頭將在保險業中扮演什么角色?他們是作為現有保險公司的渠道,還是為這些保險公司提供數據和分析,或者甚至直接成為保險公司本身?
對于科技巨頭來說,保險短期內可能并不有利可圖,但由于實時數據和分析被用來創建保險單,科技巨頭可能會利用他們的數據寶庫直接與保險公司進行競爭。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期待保險公司和科技巨頭結成聯盟,就像在東亞一樣,科技公司利用保險和擔保為客戶增值,保險公司利用科技公司作為銷售渠道。無論如何,FAAMG (和其他公司)的故事無疑才剛剛開始,我們會緊盯形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