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视频免费观看这里只有精品|91日本|农村毛片|亚洲综合成人网|一级性爱

山東四方華邦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在線留言 | 聯系我們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理賠案例 > 正文> 返回

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是一罪還是數罪

更新時間:2017-06-19 11:15:09點擊次數:2548次

關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肇事者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肇事車輛或者遺棄肇事車輛后逃跑的行為。


   刑法規定對逃逸加重處罰,根本目的有二:一是為了及時搶救傷者,防止事故損失的擴大;二是便于盡快查清事故責任,處理事故善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肇事者發生交通事故后必須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此,保護事故現場,搶救傷員,報警并接受公安機關的處理,是肇事者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本質特征就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履行上述法定義務,正確認定逃逸也應當圍繞肇事者在肇事后是否履行了法定義務去考察。

關于頂包行為違法的法律依據

   我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保險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構成保險詐騙罪: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我國《保險法》第二十七條未發生保險事故,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謊稱發生了保險事故,向保險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請求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并不退還保險費。

   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除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外,不退還保險費。

   保險事故發生后,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偽造、變造的有關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的,保險人對其虛報的部分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刑法》、《保險法》都有“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的”的規定,無論是替換駕駛員還是偽造現場,都屬于“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案件拒賠的法律依據就在于此。

   案例分析

交通肇事犯罪中,乘車人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仍指使肇事人駕車逃逸的,與肇事人構成共犯

來源:國家法官學院《中國審判案例要覽》


   基本案情:章宗遷乘坐林金龍酒后駕駛的小轎車與蔡澤僑無證駕駛的二輪摩托車(后載吳進寶)發生碰撞將蔡澤橋碾壓在轎車底部,章宗遷明知轎車發生交通事故,仍唆使林金龍駕車逃逸,蔡澤橋被拖拽300余米造成死亡。經認定,林金龍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經法醫鑒定,蔡澤橋因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合并閉合性顱腦損傷死亡。案發后,林金龍家屬分別代為賠償死者家屬、吳進寶人民幣236490、41000元。


   裁判要點:乘車人明知交通事故,仍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被肇事車輛長距離拖拽,未得到及時救治而死亡,乘車人與肇事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裁判理由:根據尸檢報告“尸體上未發現車輛碰撞當時引起死亡的致命性損傷”即后來章宗遷明知事故后仍指使逃逸造成的拖拽才導致被害人死亡,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肇事行為不存在共犯問題,但在逃逸問題上,林金龍主觀是故意,章宗遷指使逃逸,具有共同犯意,又有逃逸行為,而且與死亡結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所以林金龍與章宗遷應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頂替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頂罪者主觀上為了包庇他人犯罪,構成犯罪的,應以包庇罪追責。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06期

   基本案情:費良玉在未取得駕駛證情況下駕駛超載貨車時,遇行人錢云會突然橫穿馬路,費良玉采取措施但仍避讓不及將錢云會碰倒,致其當場死亡。肇事后費良玉指使黃標頂替,經公安認定,費良玉負主要責任,法醫鑒定,錢云會符合遭機動車碰撞、碾壓致頸部、**重度毀損傷而死亡。

   裁判要點:交通肇事后,肇事者讓他人頂替,讓人頂替的行為本質上屬于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為,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從重處罰。頂替者主觀上為了包庇他人犯罪的,構成犯罪的,應以包庇罪追究刑事責任。

   裁判理由:費良玉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造成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負該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肇事后費良玉要求黃標頂替,隱瞞自己為肇事者的事實,其雖無逃離現場的行為,但找人頂替逃避法律追究,客觀方面表現為隱匿自己為肇事者,其行為符合逃逸的實質要件。頂替行為嚴重妨害公安機關正常偵查活動,社會影響惡劣,應認定包庇罪,酌情從重處罰。

   透析每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無不令人扼腕嘆息,更令人憤慨。它不僅給使受害者家庭帶來巨大的傷痛,也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常言道,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但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選擇肇事逃逸,不如選擇勇敢承擔,面對現實。

   交警溫馨提示

   提醒廣大駕駛員朋友謹慎駕駛,文明行車,發生交通事故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更不可肇事逃逸,否則等待你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編輯:四方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