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進步,社會中各種風險因素不斷的增加與呈現,比如我們電視上看到的疾病、食品中毒,車禍等逐年都在增加;在這樣的事故現場也會聽到越來越多的“有保險嗎”這樣的聲音,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保險的需求認知越來越強。這也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也有了更多的商家想投資保險,促使保險主體的不斷增加,保險產品的不斷豐富。
自古銷售“賣瓜的都不會說自己的瓜苦,多屬于老王賣瓜自賣自夸型”;在保險主體不斷增加、產品不斷豐富、業務人員不斷增多的情況下,一個客戶遇到2家以上的業務人員講解同類型的產品情況越來越多,每一位優秀的銷售人員都會竭力的包裝自己想要銷售的產品,而不是認真聽取客戶的需求;這個也說最好,那個也說最好,這個是客戶的親戚,那個是客戶的多年好友、同學等等,客戶迷茫了,不知道該買那家的產品了,不知道該相信誰了。迷茫的客戶會選擇象征性的買一點更多的是找借口等待,“我在親戚那里買了”“不巧前兩天一個同學來了,在他那里買了”等等這些借口;業務員可以等風險可以等嗎?多少人在等待中失去了機會.......保險是寧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備的風險管理工具,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
客戶呼吁保險的規范化,國際化,呼吁保險咨詢師的出現。保險咨詢師是客戶的保險醫生,他們了解各家公司的產品優勢和缺點,他們可以認真聆聽客戶的保險需求,根據客戶的保險需求認真的為客戶制作結合各家公司產品優補缺的、全面的保險計劃書,他們沒有業績考核,真正的幫助客戶分析哪家公司的產品更適合他們購買,能讓他們真正的花最少的錢解決最大的問題(這是保險的真諦)。由于《保險法》規定,個人代理人只能服務于一家主體公司,而且各家公司對業務人員的每月的業績都有嚴格的考核,業務人員為了保住職級,保住這份工作也非常的無奈;但是保險中介公司就不一樣了,他可以簽約銷售各家公司的產品,而且各家中介公司一般對業務人員考核都非常寬松,甚至每月做個車險、卡單就維持住職級了,沒有那么重的考核壓力。這樣就可以做到保險咨詢師的要求。
我認為作為保險中介人做業務的方式不能再像保險主體公司那樣急功近利,應該認真的做一名客戶的保險咨詢師,一心一意的為客戶的保險需求服務;博學各家保險主體公司的產品;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與客戶一起分析各家保險主體公司的產品優勢與缺點,互相以優補缺,達成客戶的保障理想目標,花最少的錢解決最大的問題(實現保險的真諦)。幫助客戶組合真正適合客戶需求的保險產品,為客戶的風險保障保駕護航,為保險行業規范發展做貢獻。屆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光榮、我們驕傲、我們是保險中介人,我們是專業的保險咨詢師。
同時這樣也對我們的保險中介公司,保險中介業務人員提出了更高,更重的專業要求和職業道德要求,只有做到高的職業素養和真正的專業才不愧于保險咨詢師這個稱號,成為真正的保險咨詢師。最后我們再次鄭重的呼吁,保險中介人我們要做真正的保險咨詢師,成為值得客戶尊敬的保險專家顧問。為實現我們的保險從業人員像發達保險國家一樣,有地位、受尊重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山東保險中介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