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视频免费观看这里只有精品|91日本|农村毛片|亚洲综合成人网|一级性爱

山東四方華邦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在線留言 | 聯系我們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 正文> 返回

互聯網壽險:與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相克相生

更新時間:2018-04-08 12:21:16點擊次數:2056次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互聯網人壽保險實現規模保費收入799.6億元,在互聯網人身保險年度累計規模保費中的占比為57.7%,依舊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由此來看,互聯網壽險發展前景廣闊,潛力無限。


人身保險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所以,互聯網壽險標的也必然是人的壽命和身體,與智能醫療、基因檢測標的一致。以互聯網壽險發展為視角和焦點,并聯研究智能醫療、基因檢測,有利于推進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筆者通過剖析互聯網壽險發展階段性特征、簡略介紹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相關技術,辯證論述互聯網壽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技術三者之間關系,以供保險行業思考、借鑒。


辯證關系:相關性、側重性、相克性

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保險不是一種單獨的保險,而是保險業從傳統經營發展到互聯網階段的一種業態。當前,對于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壽險的發展有兩種相左的觀點。第一種觀點,可以概括為“渠道說”,認為是保險發展到保險行業銷售渠道從線下遷移到線上,或者說保險營銷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進行保險營銷,已經是開啟了互聯網保險時代;第二種觀點,可以概括為“改造說”認為保險行業從傳統經營向互聯網經營轉型、升級是包含保險產品設計、定價、風險預防等全過程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渠道遷移就實現了轉型。而智能醫療、基因檢測又是非常前沿的醫療技術,經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研讀和與行業人士切磋,筆者認為互聯網壽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技術之間的辯證關系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相關性。互聯網壽險的標的是人的壽命和身體,主要是一種財務安排,但是在保險產品設計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到疾病的種類、標準和治療費用總額。智能醫療是針對已經發生的疾病,在治療手段上能夠實現手術效果更好,例如傷口更小、切除病灶更徹底等等,進而會對醫療費高低產生影響。基因檢測技術是能夠識別疾病發生的概率,指導人民更加精準地預防疾病,提高用藥的針對性。所以,三者密切相關。


側重性?;谌咧g存在的相關性,三者各有側重。互聯網壽險更加側重于醫療費的財務安排,兼顧于技術安排,技術安排會決定財務安排,會深度影響到保費、保險費率和保險金額三個指標;智能醫療、基因檢測技術側重于技術安排,兼顧于財務安排,財務安排會決定技術安排推進和落實的速度、普及程度。比如,有的保險經營中會宣傳新興技術能夠治愈某種疾病,但是未投保險的病人限于財務安排,會在具有醫療手段的前提下放棄治療。


相克性?;驒z測技術是具顛覆性的醫療技術,因為可以對未來的生命和身體狀況進行更加精準地預測,這是傳統醫療所不具備的技術?;驒z測技術深度應用好之后,有些人可能會嚴格按照基因檢測指導的方式進行生活,降低或者推遲疾病的發生,進而會減少醫療費的支出。同時,如果承保的商業保險公司加大運用包括智能醫療在內的醫療技術和疾病預防,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既有利于被保險人降低總體醫療費用,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狀況,甚至可以有效節約司法資源,也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為實現保險行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奠定基礎。


外圍環境:機遇和痛點

互聯網壽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共性的特征都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技術手段,其發展要同時滿足于外部政策環境和監管規定的要求。


機遇。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也為互聯網壽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根本理念。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尤其是預防重大疾病的理念,為發揮基因檢測技術和智能醫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勢必也會改變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政策環境。


保障人民健康是基礎工作。從介入人民健康的節點來看,預防無疑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傷痛最小的手段,與我國中醫的治療“未病”的理念一致,可以保持人民群眾健康的肌體;從提高療效的時間看,智能醫療的效果更好,比如現在的微創手術、機器人在醫生控制下開展的一些手術。只有在互聯網壽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技術相互配配套的前提下和基礎上,才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因為疾病致貧的現象。


痛點。2017年保險監管部門印發了《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其中第36條規定: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不得非法搜集、獲取被保險人除家族病史之外的遺傳信息、基因檢測資料;也不得要求投保人提供;不得以被保險人家族病史以外的遺傳信息、基因檢測資料作為核保條件。


對于此項規定,也有兩種相左的觀點:一種是支持說,認為通過禁止、限制保險公司獲取基因檢測技術信息,有利于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種是促進說,認為保險公司應當深入掌握基因檢測技術,根據基因檢規律制定保險產品條款、厘定費率,與投保人、被保險人共同致力于風險防范,最大限度保持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面對《征求意見》的政策導向,或許會在互聯網保險、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之間豎起一道無形的玻璃“壁壘”。


縱觀市場,在互聯網上銷售保障性壽險產品日漸盛行,且不說市場認可度如何,至少推動了行業向前發展。尤其是一些傳統保險不可保的群體,通過互聯網定制也實現了可保。最近大熱的老年防癌險就是一個有效佐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人身險產品聯盟老年防癌疾病保險分析報告》對老年防癌疾病保險的發展趨勢表示樂觀,市場面上的老年防癌疾病保險投保年齡上至70或75歲,下及45或50歲。保障期限短至1年長至終身,消費者可以按照需求靈活選擇。如愛心人壽為老年人定制的防癌險產品,受眾人群是50歲至75歲的中老年人群,全線上投保,免體檢;悟空保聯手安心保險定制的防癌險產品,讓70歲“三高”老年人也能享受百萬保障。類似產品不但彌補了50歲以上人群難以參保重疾險的問題,也解決了中老年人群,一旦確診罹患癌癥后,看病費用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與目前市場上以重疾險、醫療險為主的健康險形成有效補充。


在保險業按照“保險姓保,監管姓監”要求回歸主旋律的背景下,開展以保障型主導的保險產品無疑會成為互聯網壽險的主打產品,開展預防型風向管控措施是主要的展業內容,智能醫療和基因檢測技術無疑是有效的抓手。

(編輯:四方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