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部分,我們會提出21條可能和你的理財常識不一樣的觀點,它們是樹立健康理財觀的基礎。也請你拿起筆,試著填寫下面的三張家庭財務表。你會發現,無法提出財務問題的家庭并不意味著財務健康,可能是因為對家庭財務沒有計劃。
張宏今年30歲,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做IT工作,妻子王莉潔在銀行工作。2012年結婚后,雙方父母出資全款買了套80平方米的二居室婚房。王莉潔還新購了一輛轎車,張宏用已有的車。
張宏稅后年收入17萬元,王莉潔年收入12萬元。王莉潔喜歡每月買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收益比定期存款略高。除了已有的25萬元理財產品,他們把每月多余的錢都放在活期賬戶里。夫妻倆都愛出國旅游,每年出國兩趟,花費約5萬元。因為不擅長自己做飯,他們1個月外出吃飯的費用就要3000元,應酬、人情往來加上服裝開銷1個月也在3000元。兩輛車的油錢、保險、停車費約每月5000元。
對于張宏來說,用于投資理財的第一筆錢來自于兩個人工資的積蓄。但要想積累更多的財富,該如何理財呢?
1.家庭理財的目的是實現幸福生活。
理財的目的不僅是賺錢、存錢、再投資,賺錢只是理財的目標之一。
理財是通過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的生活規劃,在可以承受的風險范圍內,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金錢只是你追求幸福和自由生活的工具。
如果一味存錢投資,讓它成為不幸福生活的枷鎖,那你就需要調整儲蓄和消費的結構了。房子、車子、養老金、孩子出國上學的教育金,通過實現這些理財的階段目標,你能收獲一個健康的家庭財務狀況,它們也是家庭幸福的加分項。
2.會理財從會算賬開始。
理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根據不同家庭財務狀況和理財目標,制訂合理的理財規劃,實施針對性的資產配置、債務管理,提高收入,減少開支。這其中涉及很多指標、公式、數字、常識,很多時候你需要學會理清上面的家庭財務三張表來算筆賬。和運營公司一樣,家庭財務也需要管理。資產負債表讓你明確家庭總資產、總負債,收入支出表讓你對每月流水心中有數,現金流量表能反映家庭的賺錢能力和價值增長潛力,讓你把握家庭可支配資金,不至于在緊急狀況發生時陷入窘境。
3.記賬!記賬!記賬!
理財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這需要通過記好家庭賬目來實現。去尋找合適的理財軟件作為你的理財幫手吧,雖然很容易懈怠,但是你得明白,就好比好公司不能缺了會計,如果你的家庭沒人管賬,你的財務狀況一定是一團糟。
4.收入大于支出才“有財可理”。
入不敷出的家庭財務狀況肯定是不健康且難以持續的。要么縮減支出,要么增加收入,或者減少負債來降低利息的支出。家庭總收入大于家庭總支出越多,理財空間越大。收入越來越多的家庭,財務并不一定健康,只有支出不同步增長,才能實現儲蓄目標。
5.適度負債是好事。
你的習慣可能是量入而出,但適當負債其實并非壞事。負債意味著借助杠桿,可以使家庭可使用資金變多,也會有更多的資產。
從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中年家庭正處于家庭與事業的形成期,收入與支出都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也比較適合采用較為積極的資產配置策略。在保持收入穩定增長及做好保險規劃的前提下,適度應用財務杠桿,提高資產負債比率,增加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持有份額,適當降低銀行存款或債券的份額。
6.投資不是理財。
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
記住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手段,而絕非目的。如果在什么都不懂的情況下去炒股、炒金、炒期貨,那不叫理財,那叫冒險。家庭理財是對你的資產和收入進行配置,投資只是實現理財目標的手段之一,如果在大多數投資品都虧錢的行情下,不投資也是一筆好理財。理財由三部分組成,你可以記住下面這個等式:
理財=存錢+投資+減少損失
7.財務自由、提前退休是技術活。
你當然可以夢想提前退休、財務自由。但是實現它們的前提是,你得知道達到“不缺錢”的狀態需要多少錢,這筆賬,每個人都不一樣,當然還得自己算。運用好投資理財工具和復利計劃,你至少能通過期望退休年份和樂享退休所需總金額制作出收入增加梯度計劃——財務自由顯然指望不了暴富,它也是個技術活兒。
8.你的社會養老金可能只有此前工資的30%。
如果你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你的收入將銳減到之前的30%。退休前做好你的理財規劃,增長的理財收入才能保證退休后生活水平不會下降。如果沒有好的理財規劃,活得太長是你最大的風險。但如果是事業單位或公務員,退休后則能拿到退休前80%至90%的工資。
9.你的資金有機會成本。
你經常需要在各種理財決策中做出選擇。在決策時,你必須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即資金的利息收入。當投資收益高于一年期利息時,你的投資才獲得了超額收益。
10.以理財計劃指導資產配置,而非以資產配置來解決賺錢問題。
不同家庭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理財目標是不同的,相應的資產配置自然不同。資產配置不僅是為了賺錢,同時也要防范風險,是家庭財務安全的核心保證。對家庭理財來說,安全永遠排在賺錢之前。
資產配置分三步走:
1.以理財計劃指導資產配置;
2.根據個人的風險屬性確定資產配置;
3.制訂財務安全規劃。
11.家庭理財資產配置不等于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只是家庭理財資產配置的策略之一,而資產配置得是否合理決定了未來的投資收益,為了分散而分散的投資不是好的資產配置,適合家庭情況的集中性投資收益可能更好。
12.找顧問幫你理財。
你可能已經習慣了在所有投資、規劃上由自己做決定,可投資理財是一項專業技能,對許多人來說,找到對的專業人士,用別人的專業技能來為自己服務,很可能結果會更好。
只有了解你家庭真實的財務狀況,專業的理財顧問才能給你做出正確的家庭理財規劃。
13.你需要多少錢,取決于你想要怎樣的生活。
你可以試試《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發明的現金流游戲,它至少能帶給你最初的理財震撼。在現金流游戲中,比起律師、醫生這樣的高收入職業,收入低的保安往往更容易獲得財務自由。收入不同,想要的生活不同,需要的錢也不一樣。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這將決定你需要花多少錢。適當抑制欲望,增加被動收入,做好理財規劃才能早日實現你想要的生活——錢夠花。
14.養老靠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就是要通過努力勞動才能換來的收入,一旦工作停止,收入也就停止。退休后想彌補養老金的缺口,只有靠被動收入,比如儲蓄、房租或股票分紅,這些工資之外的被動收入需要退休前提早規劃。如果你不想在未來成為影響孩子職業、生活選擇的負擔,提前規劃更為重要。
15.買保險是保障你的現金流,而非投資賺錢。
保險保障的是發生意外情況時維持你家庭正常開銷的現金流,而不是保障為你賺抗通脹的錢。保障與投資難以兼得,投連險大多時候很難跑贏基金。所以不要被保險銷售“保障與投資”兼得的宣傳忽悠,要買保障,直接買適合自己的保險,那些歷史業績不佳的投連險還是算了吧。
16.有時候,投資的意義在于避免變窮。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高通脹會使你的資產貶值,不理財會越變越窮。理財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財富不貶值,其次是力求財富的穩定增長。保住本錢的訣竅是懂得什么時候按兵不動保存實力,什么時候出手賺取收益。
17.花大錢有時更省錢。
1雙100元的鞋穿一次,遠比1雙1000元的鞋穿一年昂貴。花大錢買貴貨,往往是更好的理財,就像市中心貴的房子比郊區便宜的房子更保值。便宜沒好貨大多數時候是真理。
18.控制支出就能增加儲蓄。
你可以從另外的4個角度增加儲蓄:合理節稅、控制支出的預算、減債減息、提前還款。
19.5類風險影響家庭財務規劃。
在很多理財決策中,識別和評估風險是很難的。但有5類風險你必須注意:通貨膨脹風險、利率風險、收入風險、個人風險、流動性風險。
20.健康的家庭財務結構要通過資產和負債綜合配置。
對于沒有負債的家庭,可以適度負債提高投資性資產。有負債的家庭則要制定規劃來實現長期減債目標。健康的家庭財務結構要綜合配置,獲取安全前提下更大的投資性回報。
21.刷信用卡和貸款都是信貸。
通過預算控制支出,制訂減債計劃來控制負債,這都需要對你的信貸進行管理。只有信貸管理控制好,你的現金流才能越來越健康。
來源:第一財經好運MONEY雜志,文:蔣穎,苗宇,唐晚霞,陳偉,趙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