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A公司2004年4月才開始為她交社保,她的社保并沒有交滿15年!所以,她不能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隨后,繆女士便向法院起訴,但卻敗訴了。
像案例中廖女士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并不少見,每個上班族都在交養老保險,但每個月交多少,以后能領多少,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我們都知道,想要獲得領取基本養老金的資格,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5周歲;
2、累計繳費滿15年。是“累計”,不是“連續”!網上有一些類似“社保斷繳,等于白交”的言論,也是不負責任的。
其實,我們社保中的基本養老保險,所交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等,在咱們退休養老的時候,可以領取的基本養老保險金越多。
養老金能領多少錢,直接關系到自己的生活質量,養老金領取的計算方法,全國統一的職工養老保險計算公式是: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之前繳納的養老金總額 ÷ 計發月數(139 個月)基礎養老金 :(社會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工資)÷ 2 × 繳費年限 × 1%
國家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國家的一種福利,它主要是能幫助我們抵御通貨膨脹,
養老金的發放,會和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所掛鉤。
因為平均工資每年都在漲,所以我們能領的養老金也會隨之上漲,養老保險跟著平均工資一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通貨膨脹;
其次,養老保險的繳納還能幫我們強制儲蓄,如果沒有國家強制繳納養老保險,而是由自己攢養老金的話,大部分人都攢不下什么錢,以后的老年生活也會沒有著落。
而目前實行的制度,就保證了大家一定會攢一筆養老金。雖然養老金的福利是不錯的,僅僅依靠國家的養老保險是完全不夠的。
國家養老保險,只能保證我們活著而已,怎樣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質量,還需要有一些其他的收入來源。那么有人會想,那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豈不是就能輕松解決養老的問題?
當然沒有那么容易!養老的本質是財務規劃的問題,不能僅靠國家養老保險,或者商業養老保險來實現,這些都是具體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知道商業養老保險只是養老規劃的一部分,只是手段之一。商業養老保險和儲蓄、股票投資、房產投資等理財手段相比,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商業養老保險和壽險的作用是相反的,定期壽險是擔心提前離世而造成的收入損失。而養老保險是擔心我們活的太久,錢不夠花。
當然這也不能說,養老就可以單純的通過一個種方法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養老是我們面對退休以后幾十年的生活,這么重要的事情,是更加需要我們自己來嚴謹的對待。
我們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合理支出:要知道自己老年想擁有什么樣的退休生活,估算一下大致的生活費和醫療費用,還要預留出一定的休閑娛樂費用支出,要知道自己大概的費用支出是多少;
理財收益:理財目標是通過投資組合來實現的,例如國家養老險、商業養老險、房租收入、銀行利息等,當然還要區分哪些是保證收益,哪些是有風險的;
通貨膨脹:目前實際上國內的通脹保持在 5%-6% 左右,所以就算已經有了一定的現金積蓄,也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在看起來夠用, 20 年之后是否還夠用呢?
寫在最后:
但是現狀是大多數人仍把國家退休金和存款當做自己最主要的退休積蓄,未富先老,對于大部分人來講,未來的養老問題會很嚴峻。
每個人的收入有高有低,對退休生活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即便如此,在做養老規劃的時候,還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意外和疾病都是概率,而只有養老是必然的事情。每個人都會變老,但如何能讓自己過上一個體面的老年生活,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趙本山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著,但錢花完了。時間不一定能造就一個偉人,但一定會等來一個老人。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提前規劃,才會做到不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