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保中,大家除了關注醫療保險外,對養老金的關注度也很高,畢竟養老金是很多退休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換句話說,這筆錢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結果很嚴重。
我們都知道,只有當我們退休時繳納了至少15年的社保,我們才能拿到養老金。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規定,我們需要繳納15年、20年甚至25年、30年的社會保險,才能享受“終身醫療報銷”待遇。
那么對于快要退休,但累積繳費不足15年的人怎么辦?國家出臺了相當人性化的新政策,從2020年以后,社保繳費不滿15年的人員,就按此執行。
1 按年補繳
按照規定男性60歲退休,女性50歲退休。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齡,但繳納的社保還差幾年才能繳滿15年。針對這類人群,可以補繳齊費用之后再辦理退休手續,然后按月領取養老金。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補繳期限長短,須繳納一定的滯納金。
2 延遲退休
達到退休年齡后,社保繳費時間不足15年的,除第一條按年補足外,還可以繼續繳納社保,直到繳費滿15年。需要提醒的是:到退休年齡后,繳費時長最多可延遲5年。
例如:50歲女性,社保只繳了9年,延繳到55歲,但繳費時長還是不足15年怎么辦?在你55歲時,把還差的一年可一次性補足,補足后按月領取養老金。
3 轉為居民社保
如果你繳費時長不足15年,但又不想按年補足,可以選擇轉為居民社保。居民社保在待遇上是低于職工社保待遇的,所以在轉換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
4 一次性補繳
該政策暫時只針對特定群體,需要達到下列三項條件之一,即可選擇一次性補繳:
(1)當地戶籍并未繳納社保人員,而且屬于1961年至1982年下鄉的知青;
(2)2011年以前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
(3)2011年以前本地戶籍,且參加過社保并退休的人員,要求男性年齡在65歲以上,女性年齡在60歲以上。
需要補充一點,在對參保記錄的認定中,需要在45歲之前有過參保記錄,在45歲之后則不符合一次性補齊這項政策。
5 放棄繳納
如果達到退休年齡,同時只繳納了短期幾年的社保,又不適用于一次性補繳政策;或者因各種原因,認為繳納社保不劃算,也可以選擇放棄繳納。在尊重個人選擇的情況下,國家允許提取之前的個人繳納部分。
以上幾種補繳方式,為社保繳費不足15年的群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應選擇繳納社保。
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就曾刊文表示過:社保不是萬能的!
文章指出: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不能期望基本養老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家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認為每人至少的養老現金儲蓄為182.2萬,兩個老人就需要近400萬,甚至更多。而其中主要開銷就是醫療費。
相對于其他方式,商業養老保險有著無可取代的好處。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生活品質還有保障,讓人完全不必擔心老無所依和拖累子女的問題!
所以,想在晚年依然“有錢花”,生活水平不改變,僅靠政府的力量是絕不可能實現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負擔不起!而從現在開始,就著手準備一筆商業養老險,靠自己的力量許一個美好未來則是很靠譜的一件事。
要知道,對于商業養老保險的優勢,央視財經頻道曾經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以30歲投保,每月1000元錢,連交30年為例:
年輕時有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到了老的時候我們沒有力氣、沒有能力、沒有辦法。年輕苦不怕,怕的是老來苦,老來凄慘。
一、首先,養老年金類保險等商業保險簡單易懂
投保之后只要每年按時繳費,基本上就不需要做什么的,資金打理這樣讓人操心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保險公司去完成。
二、養老年金類保險的回報特別明確
只要確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從保險公司領到多少養老金作為補充,就可以讓保險公司幫助計算出個人需要購買的額度和繳費時間,到了約定時間就可以開始按月領錢了。
三,作為養老資金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安全
這與一般資金投資追求收益較大化的原則有所區別,這也是商業保險輔助養老的一個優勢所在。
四,用“他律”可以做到有效地積累
因為長期保險具有按時定量交保費的特點,存在“他律”的效果!而且,越早規劃,由于年紀越輕,養老險的費率也越低。
五,養老儲備是一項長期規劃
部分年金險產品通過復利滾存使得儲備時間越久、效果越佳,“復利的魔力”恰好可通過養老年金這類長期商業保險得到明顯的體現
第六,終身領取型的養老保險能夠讓人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這可以部分解決退休后“活得太久”帶來的經濟壓力。
由此可見,商業養老保險的優勢確實很大,因此,大多數消費者都會為自己配備一份商業養老保險。但是在選擇保險計劃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險種,為自己預約好一個品質的未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