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消費,可以說是每一個家庭的大事,但由于很多商家慣用不良手段忽悠消費者,從而使很多家庭在消費時一不小心可能就會上當受騙。
明在打折 暗已抬價
現在很多商家為了讓自己的商品賣得好,就會制造賣點,比如打折銷售。但為能獲取更多利潤,商家明處看到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了5折或6折,實際上在暗處已經對原價進行了抬高。當然,也有實心的商家,是真的為了促銷自己的商品,而搞的打折活動。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好在比較中購買,這樣往往就不容易上當。
“買小送大” 帶有附加
消費者經常會看到不少商家推出“買小送大”的活動來吸引消費者,比如買300元送500元消費券,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好事,往往會蠢蠢欲動。其實,這種看似實惠的商家優惠政策,幾乎都存在附件條件。實際上,如果消費者想要享受這500元券,則還需要再花現金才能使用那些優惠券,這樣算來,最理想的情況也不過是給消費者打了一個5折罷了。這種促銷手法實際上就是商家吸引消費者繼續不停地消費,如果消費者真的再次去消費了,那也就真正上了商家的鉤。如此一來,無意中就多花了錢。對于商家的這種促銷活動,消費者切不可以有貪便宜的心理,如果自己不需要再買了,消費券就任其作廢,如果確實還有需要購買的,這時可以考慮用商家贈送的消費券。
“免費”是“幌” 推銷是真
如今商家推銷產品的高招,可謂五花八門,特別是有些商家為了推銷自己的保健品,便會打著“義診”和“免費咨詢”旗號,通過免費給消費者檢查和咨詢的方法,把所謂的檢查出的“病”與自己推銷的保健品掛鉤。因此,提醒消費,莫被商家所謂的免費服務,引到讓你白花錢上來。再說,保健品屬于食品,它并不具備治病功效,一定不要被商家所迷惑,對于免費攤點,消費者最好避而遠之。
贈品促銷 多為“三無”
有些商家為了促銷自己的商品,往往會通過贈送贈品的方式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但無論贈品大小,都需要成本,因此很多商家盯上了成本最低的“三無”產品。商家在宣傳時,一般會承諾自己商品質量,而對于贈品質量則只字不提。因此,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商家的商品時,一定不能沖著贈品而去,而要看商品是否是高質量,價格是否合理。
“滿百就減” 需要湊數
不少消費者看到商家搞“滿百就減”的促銷活動,不免會動心,在自己購物時,本來只需花幾十元,便非要“湊數”去達到“滿減”的額度。其實,對于商家的這種促銷活動,消費者還應該保持理智。在這些搞“滿百就減”的商家處,一般商品標價尾數大多都是帶9的,比如89.9元、99.9元、169.9元或299.9元等等,消費者想要找合適的差額商品,確實不容易,這樣,消費者肯定為了湊成百元,補買的就會更多。
均一價格 價非都“低”
消費者到超市或商場購物,難免會看到商家把一些雜七雜八的商品堆放在一塊,并以同樣的價格出售。這個時候不少消費者就會動心,挑選著買幾件,以為自己撿了小便宜。實際上,商家往往是把離均一價格比較近的一些商品放到了一塊,有的比原價偏高,而有的比原價偏低。如果消費者一味因看到自己熟悉的商品價位偏低,就認為均一的商品價格都偏低,那就錯了。實際上,商家的這一做法,就是讓消費者忽略一些“低”價商品,讓低價商品也當成“高”價商品賣。為此,消費者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非每件商品都物有所值,該買時才買,一定不能有撿便宜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