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作為第二屆京交會“國際醫療服務板塊”四場高峰論壇之一, “中國國際高端醫療與商業保險服務推介洽談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近年來,我國高端醫療服務的迅速發展引發各方關注,與會代表表示,一個巨大的高端醫療保險市場亟待開發。
多因素推動高端醫療市場發展
所謂高端醫療,有專家將其定義為向高端人群提供服務的醫療,而高端人群則以高收入、高保障、高社會階層和高標準為主要特征,此類人群更加關注服務質量、私密性和就醫環境等。
高端人群規模擴大、高端醫療服務機構迅速發展、高端醫療保險產品日益豐富等,都推動了高端醫療市場的不斷擴大。
據介紹,國內高端醫療消費群體最早主要是各類在華工作的外籍員工及其家屬。而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包括企業高管、私營企業主、演藝明星、精英人士等在內的高收入群體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進而帶來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北京外事辦數據顯示,早在2011年底,在京常駐外籍人員已超過12萬人。上海市衛生局的保守估計,上海高端醫療服務的市場容量在106億元以上,并且每年都在以較快速度增長。
據國內多家主流保險機構高端醫療負責人的預測,全國每年約有3000萬-4000萬人有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目前,國內高端醫療服務的提供主體分別為高端綜合醫院、高端專科醫院和公立醫院的高端服務部門。近年來,三類醫療機構在發展高端醫療服務方面日趨成熟和完善。
在綜合醫院方面,目前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已經有幾十個品牌的高端醫療機構;在專科醫院方面,眼科、牙科、體檢、婦兒專科等領域發展迅速;公立醫院的高端服務則發展最早,包括干部保健、國際服務、特需醫療等多種形式。
高端醫療保險彌補了傳統的醫療保險的不足,專為高端人群設計,旨在提供個性化、人性化和規范化的醫療保障。
近年來,我國針對高端醫療的保險產品日益豐富,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具有超高保額、就醫直付、覆蓋全球網絡醫院醫療費用等特點,這些更加符合外籍人員的就醫習慣。因為高端醫療保險產品突破社保用藥范圍、就診醫院、醫療服務類型等多方面的限制,也滿足了高端人群在時間、精力、就醫環境等方面個性化的需求。
高端醫療保險在中國
在發達國家,健康險已經成為其保險業務體系中的生力軍。如果我國健康險可以達到國際同等水平,則意味著健康險在中國存在著年總值高達3000億元的巨大市場規模,其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商業短期健康險的一種,近年來,國內高端醫療保險發展迅速,太平人壽、招商信諾、平安健康、金盛保險等眾多公司都推出了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專家預計,我國高端醫療保險市場容量至少可達200億元。
高保額是所有高端醫療保險產品的一大特點,目前市場主要產品的保額都在800萬元以上,金盛保險的一款高端醫療保險的賠償限額更是高達2380萬元。與高保額相對應的是高保費,高端醫療保險的年保費通常達一兩萬元,甚至更高。
目前,國內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可分為個人和團體保險,甚至還有專科的高端醫療保險產品。
市場上,包括中國人壽(601628)、太平洋(601099)壽險、太平人壽等在內的很多壽險公司都推出了團體高端保險產品。在個人高端產品方面,平安健康、招商信諾等也都有多款產品可以選擇。最近,太平財險更是推出了國內首款高端齒科醫療保險產品。
除此之外,根據賠付地域不同,各家保險公司的高端醫療保險也可分為全球醫療健康保險和中國大陸醫療健康保險。對于一年中需要往返全球各地差旅的消費者,保費更高的全球醫療健康保險相對合適;而對于僅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消費者而言,可以選擇后者,保費也相對較低。
“雙高”合作協同發展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陸君從政策角度出發,認為國家一方面投入財力物力來保證老百姓的基本醫療,另一方面,為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發展高端醫療也成為國家醫改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端醫療和高端醫療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專業化經營體系不夠完善、專業主體處于創業發展時期、專業化程度有待增強等問題,但是“雙高”的協同發展將會是一種趨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院管理處處長王海濤表示。
保監會有關人士透露,世界范圍內,除了政府辦的公立醫院,保險公司和教會是私立醫院最大的投資主體,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雙方因此形成了更為密切的合作關系。
為促進“雙高”的協同發展,衛生計生委健康教育中心胡俊峰教授進一步指出,國家首先應該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端醫療與商業健康保險的政策,為“雙高”的發展提供一個好的支持性的環境。同時,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市場管理機制,提高高端醫療保險服務隊伍的能力,加強資源整合等問題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