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视频免费观看这里只有精品|91日本|农村毛片|亚洲综合成人网|一级性爱

山東四方華邦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在線留言 | 聯系我們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保險知識 > 正文> 返回

重大疾病保險的6個疑問

更新時間:2017-01-19 11:17:56點擊次數:1561次

    

年紀輕輕,身體也好,有必要買重大疾病保險嗎?

  這個問題換一個問法就是,什么時候買重大疾病保險合適?曾經有個25歲的女孩子仔細研究了好多重大疾病的資料,得出一個結論:重大疾病一般都是40歲以后的人才得,所以應該40歲以后再買。那我們要告訴她的是,應該是患病前90天買最合適,因為剛一過觀察期就用上了,資金運用效率最高。這個時候,任何人都會說,誰知道什么時候能得病呀?道理就在這里,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所以越早買越合適(安全)。年輕時費率低,負擔輕,對于分紅保險來說,資金運用時間長,增值也大。

  另外,我們要回到為什么要買保險這個話題來思考這個問題。有風險才有保險。買不買保險,就是兩個核心問題,一是風險是否存在,二是生命與金錢哪個更重要的問題。風險是存在的這個問題沒人能夠否認,既然風險存在達成共識,那就必須承認不做風險管理,就做危機處理的必然邏輯。保險最準確的定義,應該是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所謂的用保險做風險管理,就是以有限的財務支出(每年支付的保險費),來避免不可控的財務損失(疾病或者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如果我們在平時舍不得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但如果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就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幾十萬之巨),這就叫危機處理。

  有一種說法,一般來說,罹患了重大疾病險保的疾病,就等于判了死刑,重疾其實是保死,不保大病,那是不是意味著有了壽險就不用購買重疾保險了?


  先提供以下的一組數據:72%的人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癥、心臟病或者腦中風(腦卒中)。約三分之一的人會患癌癥,十二分之一的女性會患乳腺癌,50%會存活5年以上。約30%的人會患心臟病,三分之二的心臟病存活者無法完全康復,其中77%會存活5年,58%會存活10年,47%會存活13年(這一數據在不斷提高)。10%的人會患腦中風,70%的中風患者會存活下來,其中31%的人需要別人部分協助才能生活,27%的人需要別人協助才能行走,16%的必須進專門的看護機構。重大疾病治療費用中三分之一是直接費用,三分之二是間接費用 。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也日新月異,重大疾病患者的存活率越來越高,但醫療費用也十分昂貴。比如心臟的搭橋手術后的存活率,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等的治愈率都是比較高。有抗癌人士說,癌癥患者70%是嚇死的,20%是治死的,10%是病死的。為什么癌癥會嚇死人,主要是巨大的醫療費用。而買足重大疾病保險,就不會有恐懼,這更加有助于康復。

  人們需要保險的原因不但是因為人們將會死亡,更是因為人們要活下去。重大疾病保險的根本目的是向罹患重疾的被保險人提供經濟幫助,以降低重疾對個人或家庭財務造成的巨大傷害。人這一生,最好是健康地活著,即使病了也要爭取活著,即使活不成了,也要讓家人好好活著,這就是責任,靠什么,重大疾病保險.買重大疾病保險,首先是爭取存活的機會,其次是減少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說即使死亡之后的保險賠付對家庭也是至關重要的。

  有人說,不如趁著自己身體健康,存錢或者投資來儲備醫療費用,相較其他抵御重疾風險的方式重疾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存錢應急或者投資賺錢應急,這是國人長期習慣的方法,這也是長期沒有保險制度的必然結果。但有了商業保險制度之后,必須要考慮這種更加科學的應急方法。丘吉爾說:人壽保險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筆可知的金錢。保險最核心的優勢,就是保證。

  其實,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不買保險,只是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有人存銀行應急,有人買保險應急,有人靠證券投資應急,有人把希望放在家人身上,有人依靠朋友幫助。人生是做選擇的過程,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是遵循趨利避害的原則,所以每一個都有理由認為自己的選擇最好,但未必客觀。

  面對未來的醫療需求,有三種人,一種是寧可人遭罪,不叫錢遭罪(太困難);第二種是寧可錢遭罪,不叫人遭罪(經濟條件較好的人);第三種是即使生病,也是享受(經濟完全自由的人)

  面對未來的醫療費用,有三種儲備方法:

  1、一次存30萬定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2、每年存1.5萬,必須堅持20年;

  3、每年存1萬多,也存20年,但從第一年開始就可以有條件支配30萬甚至更多。

  哪個更科學呢?當然是第三種。這就是保險的方法。保險的方法的科學性就在于分段治事,不疾而速。分段治事,就是分期繳費,分20次付完,就可以在任何關鍵時刻擁有至少100萬的應急現金。不疾而速,就是即使你只在保險公司繳納了一筆保費,患了重大疾病馬上就可以動用至少100萬。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平時交保費就如同在銀行存錢一樣,一年一個臺階提高儲蓄額度,這就如同走樓梯,銀行儲蓄和保險區別不大,但如果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或者說發生保險事故),馬上就變成至少100萬的可支配現金,這如同迅速坐上了高速電梯。平時如同走樓梯,關鍵時刻坐電梯,這就是保險的魅力。

  是不是只要罹患重疾都能夠得到理賠呢?重大疾病保險,是不是保障的疾病越多越好呢?


  不是罹患了任何重大疾病就能得到理賠,這要符合所購買的產品中所定義的重大疾病。就能夠得到理賠。另外,含有身故責任的重大疾病保險產品,最終都可以得到理賠,身故后的給付可以留給家人。保的病種越多越好,這是個誤區,適度最好。這就如同我們買黃金一樣,69的就很好了,你一定要買99的,價格就貴好多,并沒有價值。各家公司產品的種類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疾病種類越多,價格也會越貴。

  我有醫保了,還要自己買商業重疾險么?能夠得到兩次賠償嗎?


  這個問題要回到為什么要買保險這個問題來討論。因為有風險,所以才需要買保險。有了社保(醫保),并不等于沒有風險。一個單位福利好,這是好事情。如果一個人罹患了重大疾病保險,單位全部報銷了醫療費,這和重大疾病的給付沒有任何矛盾,因為重大疾病保險是約定給付,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不需要發票。

  有社保,沒了醫療費的風險,不等于沒有債務風險,后面還有身故帶來的收入損失風險。重大疾病保險金可以用來做康復費用,甚至償還債務,讓康復更輕松。如果存活期不長,可以作為家人的生活費用。換個角度來看,就是說,單位福利好,如果生病之后醫療費全部報銷,但如果有債務(比如房貸),保險金可以用來償還,減輕心理壓力,有助于身體的康復。如果沒有債務,可以彌補收入的損失,如果收入沒有損失,可以用來儲備孩子的教育費,家人的生活費。

  簡單說,重大疾病保險就是讓一個人在遭遇疾病打擊(傷害身體健康)的同時,減少對經濟和精神健康的傷害。讓錢變多,這沒人拒絕。強調一下,買重大疾病保險,買多少賠多少,各份合同都得賠,各家公司都得賠。這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身體和生命定價的唯一選擇。

  選擇重大疾病保險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越早買越好。

  第二,只要不影響生活質量,盡量多買。

  第三,家庭成員,人人都應該買足。

  第四,給子女買保險要低保費高保障,一般家庭可以選擇長期繳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買足自己的保障,保額要遠超過孩子保險要繳納的保費,或者附加豁免功能。

  關于萬一不得重大疾病怎么辦的問題,要這樣來理解。買保險的結果就是沒事是好事,有事也沒事。如果一輩子不得重大疾病,那是天大的好事,我們不遭罪,有機會賺好多錢,家人沒有痛苦,還可以領好多社保養老金。如果得病了,因為金錢充足,及時治療,或許還有活的機會,這就是有事也沒事。

(編輯:四方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