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醫療險,就必然要提到2016年風靡網絡的百萬醫療險,在出現百萬醫療險之前,如此高保額的健康險僅有重疾險和防癌險,而商業醫療險的額度很難超過十萬。因為醫療險的保障范圍較廣,費率居高不下,十萬的醫療險保額就需要幾百上千,逐漸開始出現了提高免賠額,降低保費的做法,但并未獲得足夠的認可。
直到互聯網保險的風靡,眾安保險首推了“尊享e生”百萬醫療險后,超高的額度,超廣的報銷范圍在互聯網的指數傳播后,帶動了一波百萬醫療險的熱潮,其他公司也相繼推出了百萬醫療險,比如平安的“e生保”,安聯的“臻愛”醫療,國壽“e保”等等。
首先,百萬醫療險的推出彌補了中高端醫療險這一塊空白,以往的醫療險保額過低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顯得十分雞肋。
其次,保障范圍的的提升不僅是對醫療險的全面升級,也是對重疾險不斷提升重疾種類的一次側面狙擊,跳過疾病種類,直接針對各類治療手段全面保障。
最后,通過提高免賠額,將保費降低到一個全民可接受的程度。這1萬的免賠額還是社保報銷范圍以外的自付部分,社保的綜合報銷比例約算50%,也就是說,住院醫療累積2萬以上的部分,百萬醫療險才給予報銷,而一年以內花費2萬以上的醫療費用,基本上也只有重大疾病了,所以百萬醫療險又叫大病醫療險,而以前的免賠額低、保額較低的醫療險則可以歸類為小病醫療險。
免賠額從一百元漲到一萬元,而保額從一萬升到了一百萬,保費上漲不多,這筆賬還是相當劃算的,兩者還可以結合使用,再加上社會醫保,就可以組成一個很完善的醫療報銷保障了。
由于健康險所包含重疾險,防癌險,醫療險等,又分為終身型,定期型,一年期。費率不一,報銷方式不一,所以為了節約保費,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健康險搭配出一個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更優配置。
終身型重疾險是最貴的,也是保障最全面的,并且可以轉化成壽險的產品投保,如果沒有出險,百年以后還能作為一筆財富留給后代。選一個帶輕癥豁免保費的產品,盡可能選擇更長的繳費年限,也可以在這個繳費過程中,對輕癥有一個保障。
終身重疾險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選擇30-50萬的保額即可。另外可以選擇防癌險或者醫療險進一步完善保障。
防癌險保障較為單一,但同等保額的情況下保費會比重疾險低不少,適合用于提高保額。
更推薦重疾險搭配一年期的百萬醫療險,百萬醫療險價格更低,搭配醫保使用就能滿足治療費用的需求,哪怕醫療險賠付了一年治療費用后無法續保,也有重疾險的保額作為支撐,況且重大疾病在第一年的治療費用比例是最高的,平均也在總費用的50%以上。
保險搭配還是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而來,并沒有固定公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