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這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哪些保險關鍵詞?
(圖片來源:攝圖網)
1.保險關鍵詞:社會保險
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
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
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
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
我國包括零工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數以億計,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政策,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
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
對因災因病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都要實施救助。要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將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
關鍵詞:保險保障功能
強化保險保障功能。賦予省級政府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促進人才流動,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關鍵詞:出口信用保險
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2.會議期間, 對于保險的聚焦,代表委員們也在積極建言獻策,來看看最新的建議和提案摘編,看點值得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張琳:盡快形成統一的長期護理等級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表示,在“六穩”、“六保”的背景下,長期護理保險需要全方位的籌資體系,商業保險公司必須盡快參與進來并成為主要提供者,以減輕基本醫療保險的負擔。
3.今年的會議,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79天之久,讓人們倍感期待,在首日的會議上,有代表提交了關于商業養老保險的提案,格外引人關注。
商業養老保險
我國作為老齡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發展中國家,加快完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推動擴大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改革等對于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迫在眉睫。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將在加快發展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其提出要完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加快頂層設計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發揮第三支柱作用、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中的優勢等建議。
大幅降費要與第三支柱稅優政策同步設計孫潔在加強三支柱頂層設計方面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大幅降費要與第三支柱稅優政策同步設計;其次,養老保障三支柱之間的頂層設計很關鍵,急需建立跨部門高層決策和協調機制;同時,要盡快向個人綜合所得稅制過渡,推動擴大第三支柱的覆蓋面。
盡快擴大稅延商業養老險試點,提高稅延養老保險交費限額
在深化擴大稅延商業養老險改革試點方面,孫潔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在突出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基礎上,建議盡快擴大稅延商業養老險試點或直接推向全國。
其次,建議提高稅延養老保險交費限額、降低領取稅率、投資收益領取階段免征稅;同時,建議擴大試點政策適用對象范圍;此外,建議進一步簡化稅收遞延抵扣手續。
對于中國目前的稅收征繳和管理方式來說,由用人單位(同時也是代扣個人所得稅單位)代理員工辦理加入第三支柱的相關手續,將會大大有利于制度的推廣和市場的開拓,有利于參與率的提升。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會議對于保險保障的聚焦,以及代表們關于保險行業的提案,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是一個契機,也還是一個未來可能變革的信號,國家對于保險行業的重視,對于民生保障的重視,也是讓我們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