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小區媽媽們組成的“超級媽媽群”里,每談到給孩子買保險的話題,群里就會顯得格外熱鬧,大家都會對是不是買過保險,買了哪些產品,保障范圍等等話題發表看法。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心,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隨著各種小兒疾病尤其是患惡性腫瘤者逐年上升,孩子的健康問題成為家長心中的一大心病。為孩子及早投保一份兒童重大疾病保險及意外傷害綜合保障計劃,已經成為不少家長認真考慮的話題。
災難來得猝不及防
最近,晨晨媽媽正為大病救助款遲遲沒有審批下來而郁悶。去年5月,一貫活潑健康的孩子突發高燒,到社區保健醫院檢查后發現孩子伴有血小板下降,醫生建議到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5月26日,晨晨被兒童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需要立即入院治療。據了解,一般的白血病患兒,整個治療期需要兩年半到三年,女孩子集中住院化療的時間為1年左右,之后還有1年半左右的維持化療期。
晨晨媽媽告訴記者,由于醫院床位緊張,為了避免各種感染,白血病孩子在住院期間不能夠陪護,為了讓孩子與家長有相處的時間,治療期間每個孩子都有30次以上的住院、出院過程。每次出院之后,患兒家長需要對孩子嚴格飲食,根據醫囑喂藥,并且做好生活環境中的各種消毒防護工作。因為孩子小不配合,加上藥物反應和用藥后出現的副作用,比如發燒等,家長往往需要承擔巨大的身體負擔和精神壓力。正因為此,晨晨媽媽放棄了收入穩定的工作,全職在家看護孩子。為了接送孩子和帶孩子進行各項檢查,爸爸也經常請假,收入驟降。帶著孩子求醫的一年里,家庭收入微乎其微,與此同時,還面臨著巨額的醫療支出。晨晨媽媽告訴記者,在這一年里,孩子的醫療費用大概有20萬元。
據了解,晨晨是家里的老二,晨晨父母的收入養起兩個孩子本來就不富裕,家里只有幾萬元積蓄。為了給孩子治病,一到入院交押金就要找家里親戚朋友伸手借,因此晨晨媽媽想通過社會大病救助部分緩解家庭面臨的經濟難題。根據規定,國家可以對0-14周歲大病、重病患者家庭進行救助。晨晨媽媽去居委會提出了大病救助申請,之后她又相繼聯系了街道、區里的相關負責人,并三次補充各種材料,但救助款仍遲遲不到位,令家里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
當被問及晨晨是否還有其他保險保障,晨晨媽媽更是一肚子委屈。她告訴記者,晨晨是家里的老二,姐姐7歲今年上小學, 晨晨出生前之前家里人給姐姐買了一份保險。晨晨出生后,家里經濟鏈條拉緊所以一直沒有給晨晨買保險。一直到晨晨兩歲多,也就是晨晨發病前夕,媽媽想到了要給晨晨也買一份保險,并且已經聯系了相關的保險營銷員。沒想到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提起保險,晨晨媽媽至今覺得很后悔沒有當機立斷及時投保。
“再窮也要買保險”
在采訪中,有多位患兒家屬向記者表露了購買商業保險的愿望。一位重疾患兒的媽媽說:“如果重新選擇,我一定早早給孩子買一份保險作為保障。不管多貴都會買!”。
同樣是不幸中的孩子,天天家顯得相對幸運。天天媽媽自己掌管著一家公司,雖然沒有大富大貴,日子也算小富即安。在生意場上的打拼,讓天天媽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因此早早就開始了家庭的保險規劃。但因為家里人有糖尿病史,被不少保險公司拒之門外。一年前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天天媽媽選擇了一家朋友介紹的保險中介公司選擇了一款大病保險。
2015年3月底,兩歲多的天天高燒不退,4月10日被北京兒童醫院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此前,孩子媽媽剛剛通過保險中介公司投保了年繳保費2萬元左右。天天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在院治療一年多的時間,天天的住院和門診費用總額達到了30萬元以上。在孩子入院治療期間,看到了不少小朋友因為經濟問題選擇了更加經濟的治療方案,有的甚至因為經濟拮據放棄了治療,相比而言,有了保險的保障,她可以不必考慮這方面因素,為她減輕了不少負擔。天天媽媽說,雖然投保之初她并不是希望用上這份保險,但在關鍵時刻,保險還是真的幫了她們家大忙。
同樣,金女士也是重疾險的受益者。金女士夫婦均在私企工作,工資收入除了養家僅有幾萬元儲蓄。孩子4個月時,她為孩子購買了保額10萬元的重疾險產品。2014年底,孩子突發重疾住進了醫院,她第一時間找到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并獲得了賠款,這10萬元幫助他們一家順利度過了這場劫難?,F在孩子病情相對穩定,金女士又為自己和先生購買了保障型產品?!敖涍^這場劫難,我更懂得保險對生活的保障作用”。
摘自20160601《中國保險報》 記者 和平